全国重点城市联盟网站 百城联盟
手机报 电子版 微信公众号
您的位置:首页 > 滚动 > 正文

十年生命回响:从抗癌患者到公益接力者,一场跨越时光的医患感恩之约

2025-07-11 10:52:52    来源:    责任编辑:

2025年7月9日,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十梓街院区血液科的走廊里,暖意融融。十年前在这里闯过"生死关"的杂合系白血病患者吴中权,带着一封写了十年的感谢信,在苏州陈霞爱心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陈霞,劝募中心主任、新闻发言人杨龙兵的陪同下,回到了这个赋予他第二次生命的地方,向当年的主治医生韩悦主任当面道谢。这场特殊的重逢,不仅是一段生命奇迹的回望,更藏着一份从"被救助"到"传递爱"的公益传承。

 

生命突围:半相合移植里的医者担当

时间拉回2015年5月,吴中权拿到杂合系白血病诊断书时,世界仿佛瞬间崩塌。更棘手的是,唯一配型成功的父亲已超常规供者年龄,7月17日的半相合骨髓移植手术,被不少人视为"生命豪赌"。"当时走廊里全是加床,听说没床位时,我真的绝望了。"吴中权清晰记得,是恰巧路过的韩悦主任一句"今天有位病人出院",为他推开了重生之门。

作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的核心专家,韩悦主任深耕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三十余年,现任血液科主任医师、血友病中心副主任,同时担任江苏省血液病质控中心秘书。她带领团队在恶性血液病诊治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领域屡破难题,尤其在半相合移植技术优化上,通过个性化预处理方案、精准感染防控体系,让诸多"超常规"病例实现生命突围。面对吴中权父亲的"高龄供髓"情况,她没有因风险退缩:"医学的意义,就是为生命找可能。"当年,她带领团队全程守在移植仓外,监测细胞植入、调控免疫反应,最终让这场"死马当活马医"的手术,成为了改写命运的奇迹。

 

爱之接力:从病床到公益的生命延续

如今的吴中权,早已不是当年那个绝望的患者。康复后,他成了陈霞基金会的资深志愿者,2020至2022年连续三年扎根"抗白一线",陪病友聊天、分享康复经验;他把自己的抗癌故事写进了《生命的奇迹》一书,告诉更多人"癌症打不倒勇气"。"韩主任当年给我的不只是一张病床,是'你能活下去'的信念。"吴中权说,这份信念让他明白,生命的长度,要靠爱的宽度来延伸。

陪同前来的杨龙兵,本身也是一部"生命逆袭史"。8年前,他因血液病接受父亲骨髓移植,是陈霞基金会首批帮助的患者。术后,这个曾在病房里偷偷抹泪的年轻人,选择留在基金会,从义工成长为劝募中心主任兼新闻发言人。"2017年是陈霞爱心站帮我筹集了移植费,现在我每天做的,就是帮更多人抓住那根'救命稻草'。"他笑着说,如今基金会已搭建起"爱心厨房+病友互助+名医讲堂"的全链条支持网,爱心厨房为患者家庭免费提供烹饪场地及厨具、灶具,还向家属发放米、面、油等食材,累计服务超10万人次;通过"病友互助计划",已有2000余名患者在康复者的鼓励下重拾信心。

 

公益根系:从"生命20小时"到爱心矩阵

陈霞爱心慈善基金会的故事,始于2001年那场轰动两岸的"生命20小时"。作为大陆首例成功接受台湾同胞捐献骨髓的患者,陈霞在康复后始终记得"被陌生人守护"的温暖。2018年,她牵头成立基金会,构建起"医疗救助+心理疏导+生活支持"的公益体系:从为患者家属提供免费住宿的"爱心小家",到邀请韩悦等名医定期开讲的"抗白课堂",再到组织康复患者编写《生命的奇迹》系列丛书,每一项服务都藏着"感同身受"的细腻——因为她自己,曾是那个最需要帮助的人。

 

医患同心:同一战壕里的十年回响

"听说你现在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了?"见到吴中权,韩悦主任的笑容里满是欣慰。得知他康复后不仅生活如常,还顺利生下二胎,韩悦拉着科室护士长和学生们感慨:"这就是我们做医生的最高成就——不只是治好病,是让患者能重新拥抱生活。"她特意提起当年吴中权在治疗中咬牙坚持的模样:"那时候他化疗反应重,却总说'我能扛',这份坚强,其实也在鼓舞我们。"

座谈中,韩悦主任的一句话让在场人动容:"医生和患者从来不是'甲方乙方',我们是同一战壕的战友,共同的敌人只有疾病。"这句话,也正是陈霞基金会多年来的坚持——从韩悦团队在手术台与死神博弈,到陈霞、杨龙兵、吴中权们在公益场传递希望,这场跨越十年的接力,早已把"救命之恩"酿成了"生生不息"的爱。

临别时,吴中权把感谢信郑重交到韩悦手中,信末写着:"您当年给我的生命种子,如今已长成能为别人遮风挡雨的树。"而走廊尽头,陈霞基金会的义工们正推着爱心餐车走向病房,餐盒里的热汤,和十年前韩悦主任那句"有床位了"一样,都在诉说着:生命从不会孤单,因为爱总在接力。

(记者:赵希城、蒋可可,摄影&剪辑:郑杰斯)

相关新闻

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
网站简介 - 联系方法 - 招聘信息 - 广告服务 - 网站地图
©1997-2018